2018-11-19 09:15:35 来源:大河网
那时艳芳照相馆很受顾客欢迎
相片袋上有“修底”“着色”等字样
王怀民展示收藏的相片袋
一个个相片袋,承载着郑州的辉煌发展史。
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留下了点滴成长足迹。
今天,让我们走进郑州一位普通市民家里,看看他有关郑州的历史记忆。
一个个相片袋见证郑州历史
在郑州市民王怀民的家里,收藏着数十个相片袋。
中州照相馆、东风照相馆、工农兵照相馆、革命照相馆、郑大照相服务部、建设照相服务部、京士照相馆、北二七照相馆……
仔细看这些老相片袋,与现在的相片袋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的相片袋上印有修底、油彩着色等服务项目,现在的照相馆已经没有这样的业务了。
那年代没有PS美化照片,全靠师傅的一双巧手,一张满意的“彩色”照片,要经过修底片、放大、手工着色这样几个步骤,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着色已变成美好的记忆。
相片袋其实不光装照片,里面还要装底片,如今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也很少再见到底片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郑州的照相馆已经从十余家,发展到了上千家,众多影楼、写真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那些历史上的国营老照相馆大多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是那些记录着家庭几十年前欢乐幸福的相片袋,将永远珍藏在人们心中!
光影相片里记录着成长记忆
每当王怀民翻看这些泛黄的相片袋,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让人难忘的回忆,就会浮现在眼前。这些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相片袋,承载了他家许许多多的幸福和欢乐。
王怀民今年54岁,现在在郑州市二七区建中街街道巡防中队供职。他没事时,总爱和队友们分享这些收藏。
这些相片袋装过他姥姥的生日照,装过他的百天照,装过他父亲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时胸戴大红花的照片,还装过他全家人在人民公园游玩时拍摄的照片……
王怀民回忆,1966年底,姥姥来郑州看眼疾,在他家住了一个多月,正好赶上她70岁生日。为了庆贺,母亲专门带姥姥到位于二七路上的工农兵照相馆照了一张生日纪念照。
工农兵照相馆的前身是郑州市有名的艳芳照相馆,后更名为很有年代特色的名称——工农兵照相馆。
那时,郑州有一句“照相到艳芳,做衣裳到大昌”的顺口溜,因为这家照相馆用光讲究、线条清晰、层次丰富、色调和谐,很受顾客欢迎。
他母亲也很信任这家照相馆,他的百天照就是在这里拍的。
那个位于二七广场南侧、德化街北口西边的东风照相馆的相片袋,曾经装过他父亲1973年被评为单位先进生产者后与全体先进生产者的合影照。相片袋正面印有雄伟的二七纪念塔,红旗迎风招展,图案设计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东风照相馆是距二七塔最近的国营照相馆,也是他家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1970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王怀民的父亲不知从何处借来一架海鸥双镜头照相机,带着他和母亲还有邻居家的孩子,一块儿到人民公园游玩。
那天,父亲一大早就装好了胶卷,肩上挎上了相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美滋滋地跟在父亲后面。他们玩了一上午,一共用了两个胶卷,拍了大约二三十张照片,最后是在北二七照相馆冲洗的。
王怀民说,他小的时候,家里日子很清苦,全家人衣服上都有很多补丁,但偶尔他们也会奢侈一回,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点钱,去照相馆照几张艺术照或者全家福。
然后,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把照片镶进相框里挂在墙上,或者装进相片袋里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