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春江之水”何时暖

2018-11-26 08:26: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市场环境一片萧瑟,让券商资管这个寒冬似乎特别漫长——总体管理规模一降再降,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尚待观察,加之传闻有关券商大集合产品改造的政策将至……券商资管如何平稳度过这个寒冬,未来将何去何从?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待解。

规模持续下滑

多位券商资管人士坦言,今年市场环境一路向下,基金新产品发行遇冷,券商资管面临的压力更大了。

从数据看,券商资管规模与产品数量仍处于下降通道。23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10月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数据显示,10月资管规模环比大幅缩水,其中券商资管规模降幅最大,环比减少2300亿元。从占比来看,券商资管备案产品规模占比较上月下滑4.19%。

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券商资管规模萎缩状态持续。有非银分析师指出,券商一直在缩减通道产品和资金池产品,改善管理资产结构。此前,资管新规未明确全部业务细节,导致券商资管对于新业务的展开较为谨慎。随着10月底资管细则落地,类似状况有望改善。

据此前披露的三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及主动管理规模前20的券商名单,多数券商的资管规模和备案产品数量均环比小幅缩水。在券商主动管理资产方面,三季度前20名券商月均总规模达2.98万亿元,较二季度下降414.77亿元。其中,有13家券商三季度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下滑,仅有5家券商三季度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小幅上升。

综合统计前20家券商资管规模来看,三季度月均总规模8.9万亿元,占所有券商资管总规模的六成,头部效应依旧。券商分析人士表示,资管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随规模积累而持续增长,成本则相对固定。未来,强者恒强的特征会更显著,同时在专业细分领域表现突出的券商才会脱颖而出。

公募牌照成香饽饽?

“券商资管难做,降杠杆与去通道双管齐下,资管业务转型过程出现阵痛在所难免。”一位券商资管业务人士坦言。

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除了细化产品设计整改方案,公司还将投研能力和合规风控建设列为重点。“目前公司主要跟着市场方向走,提出要重点发力公募业务,同时把ABS列为做大主动管理规模的重点。最近还在力推短债基金、ETF和量化基金等。”不过,他也无奈表示,现在市场风向变化太快,先前想发一些市场追捧的产品,但等到公司内部审批通过,市场热度已经没了,设想中的“抢手货”转眼成了“滞销品”。

对部分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来说,发展和转型的余地或许更大。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资管新规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门槛,券商资管产品面临投资者流失的危险,这对非持牌券商资管而言是一项巨大考验,因此券商系近几年来都在积极争取公募牌照。目前已手握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有东证资管、浙商资管、中银国际证券、华泰资管等13家。

大集合产品将迎改造

此外,备受关注的“非公非私”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近期可能迎来公募化改造的落地。有消息人士透露,大集合改造办法发布在即。一家大型券商资管负责人称:“大集合产品都要整改,要么做成公募,要么做成私募。改造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很大,条款上的争议点也还待敲定。”

“我们还没启动改造,等监管的具体细则下来再看。不过,我们有公募牌照,所以改造对公司影响不会特别大。”一位南方中小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他认为,根据此前公布的改造办法,如果按照公募的标准来改造,大集合产品估值方式、投资比例以及信息披露都比较重要。“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优势会更加明显,没有牌照的可能遭受公募基金的全面碾压,无论是从免税还是从投资门槛来讲。”他认为,大集合报价型产品肯定要清零,不过非报价型的也很难做大。经过整改后剩下的可能多是一些保证金产品。

来自:上海证券报 编辑:JF143